5月14日,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及德國教研部大力支持的“光對生物和健康的影響”分會正式召開,會議邀請了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、柏林慈善醫院和複旦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就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、對人類司晨規律、認知和情緒的調節等最新研究進展發表演講,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論。
重慶大學教授嚴永紅以《教室光環境光生物安全性研究 》為題首先介紹了藍光對視網膜黃斑、褪黑素抑制的實驗過程和結論,還對人工光色溫、光譜對人體節律和工作适應性的影響實驗跟與會嘉賓進行了分享。其中,她重點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(50778182)《基于光生物效應的教室健康照明研究》進行了回顧。
在藍光對褪黑素的抑制實驗中,選擇八位航天員和地面控制人員作為實驗對象,進行窄帶單色藍光LED與4000K熒光燈對照實驗,在對其血液中褪黑素指标變化的測試後得出結論:單色短波光較長波光在影響晝夜節律、抑制褪黑素、提高警醒程度、提高心率、體溫等所産生的影響更為顯著。
《基于光生物效應的教室健康照明研究》的實驗中,在學生對光源色溫的喜好調查中,她指出,學生對色溫的偏好并非一成不變,而是随教室功能、照度水平而變化,以此作為教室照明色溫選擇的依據并不可靠。
在視功效測試中,她得出一下結論:1、應避免教師一般照明與黑闆照明采用同色溫光源;2、4000K熒光燈光源的平均識别率始終保持在高—中,且其識别率曲線的穩定性最好,4000K熒光燈光源表現最好。3、目前國内大學教師使用最普遍的6500K熒光燈光源,其視功能表現并不好,且在三種色溫的熒光燈光源中,它的識别率曲線突變點最多、穩定性最差。4、最佳色溫配比為4000K配2700K,最差色溫配比為全部采用6500K熒光燈光源。在亮度、對比度完全相同的條件下,最佳色溫配比比較最差色溫配比的平均識别率高23%
在學習效率及視疲勞、腦疲勞實驗中,她說教室光源中,最佳推薦色溫應以4000K左右中等色溫的熒光燈、LED作為主要光源。高色溫(6500K)熒光燈光源,會加重學生的腦疲勞和視疲勞,降低學習效率,不宜作為教室主光源。
在短時記憶再認辨别力試驗中,她得出以下結論:1、低色溫、低色溫光環境對大腦有喚醒作用;2、中間色溫可使大腦保持适度的興奮,使大腦思維更為清晰敏捷中間色溫視疲勞、腦疲勞最輕,是最舒适、理想的光環境,但設計中應避免采用1000LX左右的高照度。3、高色溫下學生的視、腦疲勞最高。在短時間内,高色溫可對大腦産生強烈的刺激,提高學生的短視記憶能力,但無法長時間保持其學習效率。
她強調指出,我國《建築照明設計規範》GB50034-2004中所規定的教室課桌面照度标準為300lx,但這個标準僅在低色溫情況下是合适的,而當使用中等色溫熒光燈光源時,從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角度來看,應提高這一标準,且應注意避開300lx這一最不利照度斷。此外,低、高色溫熒光燈均不宜作為教室主要照明光源。